4月8日,陈之常先后调研南京工业大学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两所高校。期间,他强调,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强化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应用,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航空航天产业作为南京重点布局的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是南京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4月8日、9日,陈之常专题调研了航空航天产业发展。
“航空航天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陈之常在走访了航空工业南京机电、宏光空降装备、南京晨光集团、融通集团第六十所、莱斯信息、航天宏图、亿维特等一众龙头骨干企业后提出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加快培育航空航天产业集群。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于城市而言,就是在分析好自身的资源和产业优势、劣势基础上,选准用力方向。
而作为科教资源丰富、创新氛围浓厚的南京,也正以锻科技长板、扬科教优势起步,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力求实现经济发展“质”的飞跃。
发展新质生产力,核心在科技创新。创新离不开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高校就是创新突破的重要的战略科技力量之一。
在宁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突破的重要策源地,尤其是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对南京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力起着关键作用。为此,陈之常此番调研主题便是聚焦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强化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应用,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在南京工业大学,陈之常详细了解国家高性能膜材料创新中心发展历程、技术研发、产业培育等情况后,希望中心瞄准国际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加快推进膜材料关键技术工程化、产业化。
同时在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也鼓励实验室聚焦产业科技创新,深化产学研合作,不断提升创新策源功能,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对于依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建设的中国气象谷,陈之常在详细了解气象谷建设运行和企业入驻情况后说,要深化校地合作,把学科建设与地方发展紧密结合,加快汇聚气象类校企合作科研机构,持续深化创新研发和场景应用,不断完善产业链条,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事实上,在调研走访高校之前,陈之常就曾聚焦南京校地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召开座谈会,十余所高校院所相关负责人齐聚一堂,直抒己见、畅所欲言。
“高校院所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也是成果转化的源头。”会上陈之常表示,要汇校地创新之能,聚融合发展之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强化科技成果转化,能够为南京提供强劲的源头动力,而最大限度发挥新质生产力的驱动作用,选择“未来可期”的潜力赛道至关重要。
2023年6月,《南京市推进产业强市行动计划(2023—2025年)》构建了“2+6+6”创新型产业集群。其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将南京市打造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航空航天产业研发和制造高地。
发展航空航天产业,南京有何底气?就拿此番调研走访的企业来说,航空工业南京机电是国内机电综合、液压、燃油、空气管理方面的领军企业,主要从事飞机机轮刹车系统研究、机载电子控制系统研究、飞机操纵与控制系统研究、飞机燃油系统及机场加油设备研究等。
南京晨光集团是南京第一个航天企业,跨越了三个世纪,为国家航天事业和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莱斯信息是国内空管行业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软件与重大装备供应商,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
宏光空降装备是国内唯一的全谱系空降空投供应商、航天宏图是国内领先的卫星互联网企业、亿维特拥有着丰富的航空项目管理、飞机系统集成、适航取证经验,掌握行业资源和核心技术。
如今,南京早已集聚航空零部件及其配套企业80多家,初步构建了以动力系统制造、机载系统制造、无人机研发、空管系统开发等为重点的产业体系。
“南京在航空航天产业拥有一批有特点、有优势的龙头骨干企业。”调研期间陈之常对这些企业提出要求:要强化龙头带动作用,持续强链补链延链,辐射上下游、培育生态圈,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
今年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抢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卫星互联网等领域发展先机”。与此同时,今年南京首场“服务企业面对面”活动主题也聚焦低空经济——积极布局低空产业,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新引擎。
以“新”主导,以“质”取胜,如今到了新一轮围绕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而厚植新质生产力的南京,已然下出了“抢占发展制高点、培育竞争新优势、蓄积发展新动能”的先手棋。
威斯尼斯人官网